家长的忽视会使孩子“感情阻滞”
男孩楠補从幼儿园回到家时。高兴得手舞足踏,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,当时,怡恰碰上妈妈为工作的事烦心。“去、去、去,一边玩去。烦人!”妈妈大声训斥補楠,楠楠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,吓得躲在一边不吭声。
乐乐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历,5岁的乐乐交得十分内向,说话很少,在陌生人面首显得胆怯。在妈妈面前,乐乐不政哭,笑的时候也显得勉强,其实乐乐心里有许乡想法,但他很少对妈妈说。因为,妈妈个性强,乐乐没有机会和妈妈读心!
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。孩子的气愤、病苦、委屈或者愉快、兴奋、得意统统藏在自己心里,不愿坦率衣达出来。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 “感情阻滞”状态中,会认为无人同情他,无人理解他,渐新对亲人失去信任,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,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。
孩子执拗:家长不妨冷处理
妈妈:“宝宝,今天的天气太冷,你要穿裤子,不然会感冒的。”
宝宝:“不,我就要穿裙子,我不怕冷。
妈妈:“不行,等天气好了再穿。
宝宝:“不,我不穿裤子。”
……
3岁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了,经常和妈妈顶牛。一向听话的佳佳突然交得固执、认死理、软硬不吃,你让她干吗,她就偏不,跟你对着干,要么就大哭大闹。
两岁以后的孩子,突然变得任性、固执、不听话、爱发脾气,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。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,“我”的概念逐浙清哳,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,孩子就会哭闹、焦虑、反抗,这一时期称为“第一执拗期”。
对待“执物期”的孩子,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、迁就孩子,或是不耐烦、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。相反,家长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交化,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、善于等待,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识时,有自我反省的能力。当孩子不可理喻时,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,可以采取“冷处理”的做法,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,再和孩子沟通。
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,又不委屈孩子,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呢?介绍这样一些方法:
一是要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。孩子在马路上乱跑,动不动打人,乱扔东西,这属于孩子的不良行为,要告诉他这样不好,及时纠正这些错识:孩子兴奋、苦恼,或喜或怒,或恐坝或告差,这属于孩子的感觉,父母不要压抑或控制这些感情的流露。
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。即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,也想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。孩子长大了,有时多嘴多舌,问这问那。对此父母不可厌烦,绝对不要把他们的话当作取乐的笑料。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耐心地倾听孩子。
用户登录